柑橘黄龙病是柑橘上一种毁灭性病害,是我国柑橘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。
(黄龙病果实)
症状:枝、叶、花、果及根都可显症,以夏、秋捎症状最明显。发病初期,部分新梢叶黄化,树冠顶部新梢先黄化,逐渐向下发展,经1~2年全株发病,树体上病后,在2~3年内严重衰退,失去产果能力,丧失经济价值。叶肉变厚、硬化、叶片无光泽,叶脉肿大,有些肿大的叶脉背面破裂,似缺硼症。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腐烂,其严重程度与地上部叶梢相对称。果实受害,畸形,着色不均,“红鼻子”果。
病原:类立克次氏体,是一种类细菌。病原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,少数呈不规则形。菌体双层膜,外层膜薄厚不均匀。
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:菌原随着柑橘木虱、嫁接等传播。5月下旬开始发病,8~9月最为严重。春夏多雨,秋季干旱时发病重;施肥不足,果园地势低洼,排水不良,树冠郁闭发病重;4~8年生的树发病重。
发病株根系中有大量病原体,这也是为什么仅仅砍除病枝并不能有效控制黄龙病的原因所在。长时间以来,众多研究者和生产者用各种药剂对其进行防控,但并未对该病进行有效的控制,病区仍在不断扩大,危害越来越严重。通过在各种植区大量的调查发现,老树、弱树、病树、伤树易上病,壮树不易发病,发病后蔓延速度也非常慢。经与大量专家和种植业者探讨和多年的实践总结,柑橘黄龙病总防控思路为:加强综合管理和重预防。
一、综合管理:
1、加强检疫。杜绝病苗、病穗传入果园。
2、合理负载,建议老树、病树、弱树不挂果,此类树势很弱,抵抗力差,极易受病。
2、不可过多使用化肥、激素等促产。化肥,特别是磷肥过多形成拮抗、固化其他营养元素,导致树体变弱。
3、应多使用正大金正好菌剂、有机肥、中微量元素等改变土壤营养状况、根际环境、恢复树势,培训壮树。
二、重预防:
1、播种前砧木种子用50~52℃的热水预浸5分钟,在用55~56℃的水浸泡50分钟。接穗选择无病高产优质母株,可用1000mg/kg盐酸四环素液浸泡2小时,取出后用清水洗净再嫁接。
2、防虫:因柑橘木虱是黄龙病唯一的田间自然传病媒介,所以对木虱的防治至关重要。嫩梢抽梢期可用90%敌百虫800倍液、25%噻虫嗪1500倍液,防治柑橘木虱。
3、立体化用药方式,选择一些对病原体有助杀作用的药剂进行喷叶、灌根、刷干等方式。
4、剪除病枝,将剪除的病枝清除集中烧毁,涂抹剪除部位的后半部。病枝一定要重剪,不是仅剪已经发病的部分,而是往近根方向至少半米以上,涂抹近根方向的枝干不低于半米。发病严重的刨除整株,并对附近土壤消毒。
5、灌根:柑橘黄龙病多伴有根腐,只是剪除病枝条是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的,用对病原有助杀作用的其他药剂灌根,灌到毛细根区域,建议染病的植株最好人工开环状沟,多种药剂一起灌在毛根区域使用。
6、用药时机要选对。抓好冬春季清园、花前灌根、花期喷雾,每次抽条放叶时,是重防的关键时机,抽条放叶时花序、嫩叶、嫩枝,抽梢时嫩芽、嫩叶易于被侵染,同时当作物受到自然伤害(大风、冰雹)以及农事操作(如摘果子)等容易造成伤口,利于病菌侵染,也要作为重防时机。